学子风采

保研特辑 | 李思潼:做不被定义的自己,去勇敢地发光发亮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8

“做不被定义的自己,去勇敢地发光发亮。”

32BE3

人物简介

李思潼,我校2022级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于2025年9月获取保研资格,成功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专业。

保研想法·梦的启航

李思潼提到她在上大学之前读了一年少数民族预科班,在此期间通过学长学姐的分享会了解到什么是保研以及在大学期间如何保研,从此对保研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进入河北大学之前与学长的交流更加强了她想要走“保研路”的想法。

校园回顾·丰富经历

F468D

李思潼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校园生活,敢于迎接各类挑战。在校期间,她不仅连任三年班长,还曾任职于校学生会宣传部,在服务与实践中不断成长。

作为22广电班的班长,李思潼说:“我很享受为同学服务的过程。”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不仅在学校红歌比赛中斩获佳绩,更成功获评“省级优秀班集体”,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的共同付出。而这段经历也让她收获颇丰,沟通协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系统性提升。

进入校学生会宣传部后,李思潼迎来了新的考验。“刚加入时专业能力不足,常被学长学姐指出问题”,她回忆道。但正是这些问题,成了她快速成长的契机。在一次次改进中,她的抗压能力与业务水平同步提升,逐渐能独当一面。

生活里的李思潼,偏爱阅读余华的作品。在文字的世界里,她既能陶冶情操、沉淀自我,也能卸下学业与工作的压力,为前行积蓄力量。

141EB

3A63B

院校选择·前景定向

谈及选择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关键因素时,李思潼坦言,最初她并未将该校作为目标,只是偶然填报了推免系统,不料竟收到入营通知。彼时多校推免复试时间密集,在参加完暨南大学推免考试后,她发现仍可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考核。尽管自认英语成绩不算突出、缺乏十足自信,但“去了就有机会”的信念促使她毅然前往。

抵达北外后,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老师们传递的良好印象,让她瞬间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契合感最终促使她在收获offer时果断选择了这所学校。正如她提及的一位学姐的经验之谈:当你在某所学校复试时,若能产生“这里能接纳我”的强烈直觉,那便是心之所向。

保研准备·胸有成竹

2181A

当聊起保研准备的历程,李思潼的每一步规划都透着清晰的章法。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经历以及接触到优秀的老师和学长学姐,”她坦诚地说,“在大一时我选择竞选班长和进入校学生会”。同时为了在成绩上追赶其他同学,她在大一时努力地提高必修课成绩。

真正拉开保研备战序幕是在大二。“大二我的规划很明确,就是全力打竞赛”,李思潼回忆道。起初她和学长学姐组队参赛,后来为了冲击前三的成绩,她开始专注打造自己的项目。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广赛、三创赛、互联网+、年会、大创等赛事不仅为她后续的保研加分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她在填报系统和应对复试老师提问时都能做到胸有成竹。

步入大三上,她的计划聚焦到了英语六级上。“那时候时间挺紧张的,既要准备六级,又得保持高绩点。”她感慨道,她也因此特别提醒学弟学妹们,“建议大家在大一就把英语基础打扎实,尽快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到了大三下,她的精力则主要投入到了夏令营的筹备中。

10CE6

293E4

核心能力·独特优势

1C06F

“保研成功的最大优势在于我竞赛经历的深厚积累和复试前的系统训练。”

竞赛积淀与实践能力的突出表现:她拥有丰富的竞赛经历,在竞赛中深度参与项目运作,对竞赛的创新点、实用性及自身承担的工作都有清晰认知,这不仅锤炼了她的实践能力,更成为复试中展现个人竞争力的核心筹码。

复试前的系统性精细化备战:每一场复试前,她都会对专业课内容、竞赛参与细节(如项目工作内容、竞赛创新价值、个人贡献等)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梳理,确保在面试中能条理清晰地呈现自身优势,让过往积累在复试环节精准发力,最终转化为录取的关键助力。

48256

坎坷经历·记忆永存

DA64

大二备战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经历一直是我保研路上最深刻的印记”,在李思潼的记忆中,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那段日子,至今回想起来仍充满了拼搏的张力。备战初期,她像一个摸黑探险的人,前前后后请教了11位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在教室里和小伙伴一起对着微课视频“相面”——要从多个作品里,找出能“一眼击中人心”的微课,拆解它的界面设计逻辑,再埋头啃脚本。技术的壁垒如同一道高墙,幸好谷雨老师的建议为她们劈开了一条路:去北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拍摄,让作品实现升华。

于是她们带着三套设备毅然奔赴北京,可她们撞上了残酷的档期——拍摄只能定在凌晨一点。镜头在凌晨四点定格时,寒意顺着裤脚往骨头里钻,她们连找酒店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把电暖风怼在脚边,蜷缩在公司的办公桌旁勉强打盹。五点的闹铃又催着她们往回赶,只为了不耽误当天的课程。这场昼夜颠倒的“冲锋”,成了刻在记忆里的倔强。

之后两天的剪辑没能让她睡个好觉。省赛出线后,国赛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她不甘心作品平庸,在翻阅往届大赛作品时,一个念头骤然点亮:太多微课忽略了听障群体。为了让作品有温度、有广度,她们决心加入手语元素。可这条路满是荆棘:被骗钱、被拒绝……每一次挫折都像钝刀割肉,但她们咬着牙坚持,终于请到了一位手语老师。

创作的煎熬中,小团队也因投入度不同而爆发过不小的矛盾。但她们把每一次争执拆开、揉碎,再重新黏合成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些在磕绊中坚持的日夜,最终让她们在大赛里交出了答卷,也让这段满是坎坷的经历,成了青春里最锋利的成长勋章。“那次竞赛不仅让我收获成长,更让我明白: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既要倾注全力,更要怀揣对他人的关怀。

299CC

316A4

学赛精进·乐享生活

在保研备战期,“如何平衡学习、竞赛与生活”是不少同学的困惑,而李思潼有着自己的“平衡智慧”。

李思潼认为这些很难“一碗水端平”,而是要在不同阶段锚定核心目标“大二时我很清楚,要保研就得把专业根基打牢,也需要竞赛来加持,所以这两者占了我大二生活的大头”,她建议大二同学务必夯实专业技能、多在竞赛上花心思;进入大三,她把六级和保研冲刺作为阶段主线,“大三过了六级,才算给保研和绩点‘打稳辅助’”,进而调整精力分配。

在方法上,李思潼用“优先级排序”来管理任务,她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不管当天有没有竞赛任务,我都会把它放在本子最显眼的位置。”

在生活上,李思潼坚持规律作息,她在大二大三时保持“10:30睡,6:30-7:30起”的习惯,“我是做不到熬大夜后第二天继续学习的,身体和皮肤都会受影响”。保研备战的同时她还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让生活充满厚度。

对于正处于保研准备期的同学,不妨借鉴这套逻辑:在不同阶段锚定核心目标,用工具化的方法管理时间,再忙也别丢了生活的质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节奏”,保研之路便能走得更从容。

FFBF

31B30

轻忧减虑·释压怡情

保研路上,竞争压力与自我怀疑是许多同学都会遭遇的“心态关卡”。李思潼分享了一招超实用的“向下看”调整法。

她坦言:“自我怀疑大多是期望值太高的产物,‘向下看’的心态调整法特别有效。”当你被竞争压得喘不过气、陷入自我怀疑时,不妨试着“把头往下看一看”。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你能走到保研赛道上,本身就已经很厉害,还有很多人在仰望你的优秀。这种“向下看”的心态调整,不是让你停止努力,而是在认清现实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价值支点,从而卸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以更松弛的状态投入到保研备战中。

BFB7

1BD83

远眺愿景·近谋新篇

当问到研究生阶段的规划时,李思潼坦言自己不会在学术领域深耕,仅以顺利毕业为目标,将更多精力倾斜于实习实践。

她关注到部分学长学姐对研究生学术生活“枯燥感”的反馈,更在与苏苏学姐的交流中明确了发展方向:自身并不适合学术科研,未来更倾向于进入企业工作。并且她提到,在本科阶段她的精力多围绕保研展开,对传媒行业的整体认知尚有不足。因此她选择了“实习大于学术”,不给自己施加过多学术压力,专注于通过大厂实践经历积累职场筹码。通过多实习、多实践转变自身状态,弥补行业认知的短板,为未来职场发展铺就道路。

佳物推荐、实用tips

一、放松类书籍:给学习压力“放个假”。

像余华的《第七天》、《长安的荔枝》都是李思潼的心头好。轻松类的书籍可以让她在忙碌间隙舒缓情绪,是学习之余的“精神充电站”。

二、知识类线上网课:免费又系统的“补给站”。

知识类线上网课,如拖鞋哥、大伟等老师的新传公开课堪称“硬核宝藏”——课程免费且体系完整。“听完一遍后,把PPT截下来,直接用他们的讲义就特别省事,知识点梳理得特别清晰”。尤其适合大一大二大三的小伙伴在期末冲刺时“抢分”,提前两周听一遍,专业知识能快速串联。

三、保研类公众号:押题、资源、真题一网打尽,打破信息差。

为了精准捕捉保研信息与考点,李思潼整理了一份“公众号清单”:

1.胡师姐新传保研:前沿热点预判极准,还免费分享各校夏令营、推免真题,是大二大三保研er的“信息枢纽”;

2. 爱传播新传保研:“我当时买了他家的20天20题资料,备考期天天看,知识点覆盖和答题思路都很实用”;

3.拖鞋哥新传考研、宝厂实务车间:二者侧重点不同,需结合自身需求“交叉食用”,多看多整理。

157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