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师生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20

2024年12月17日,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在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版权中心主办,中华版权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版权》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协办。研讨会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聚焦版权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我院院长彭焕萍、编辑出版系杨金花、刘燕飞、金强、孙小超等教师,带领十名24级出版专业硕士赴京参会。

会议于下午两点半准时开幕,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出席并致开幕辞。他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在肯定近年来版权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着重强调了文化中的版权价值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为版权文化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紧接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开始了主旨发言环节,孙宝林主任以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为出发点,立足大历史观与全球视野,深入阐释了开展中外版权史比较研究对推动版权研究守正创新的关键意义,为会议研讨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调。

主题发言环节中,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李明德以《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为题,通过剖析两大法系背景下作品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深度解读了中国著作权法律体系的选择及其内在逻辑,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广阔的研究视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平则聚焦《AI训练数据版权合法性之困及解决路径探讨》,紧密贴合当下版权热点,针对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各类版权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版权纠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与数据治理模式》展开发言,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探索路径,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院长许身健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治理》为题,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内容生成及产出后等不同阶段所面临的版权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了版权风险治理的运行机制与应对策略,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提供了应对之策。

下午五时,研讨会进入圆桌论坛环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构建中国自主的版权知识体系”两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代表们纷纷登台,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对相关主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实践经验。我院院长彭焕萍作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版权知识体系”主题嘉宾,提出了“产学研用协同,高校主导,多主体参与,共同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她强调应完善现有的版权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合作创新、互利共赢的版权生态环境,以此深化版权人才的体制机制改革。彭焕萍院长还表示,学院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版权特色的出版学院,明确了版权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了人才在版权文化、知识与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承载地位。

下午六时四十分,研讨会进入尾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有立进行总结发言。他从版权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并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召开的,始终贯穿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强调“总书记习近平所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当代实践。而会议以坚定文化自信、发掘培育版权文化作为主旨,我们要用中国道路写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不盲从,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至此,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完美收官。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版权文化研究构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互动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合作与资源整合,对推动中国版权文化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我院而言,此次参会经历无疑是一次丰硕的学术收获之旅。它不仅有效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学院与学界和业界在版权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更为我院版权人才的培养与版权特色出版学院的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基础,助力学院在版权教育与研究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文案:王彦人      图片:孙蕾迪      审核:滑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