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新闻传播学院开展第十三期坤舆传媒讲坛——关于社科研究的几个问题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30

4月29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开展题为《关于社科研究的几个问题》的讲座。讲座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主持,学院师生共6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张国祚教授开宗明义,深刻阐述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与政治无关的小道消息、花边新闻泛滥成灾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引领,因此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闻导向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社会共识和国家稳定。张教授以俄乌冲突、巴以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国际事件为例,剖析其背后的新闻传播与意识形态博弈,指出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军事或经济较量,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角逐。他认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新闻不会完全脱离政治而存在。

F3C15

在论述新闻导向问题时,张教授强调,新闻一定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导向。一方面,新闻传播必须严格遵循党的现行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必须坚守党的基本理论,避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出现偏差。他特别对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详细阐述了中国在领导能力、科学理论、制度优势、政治立场、生态文明建设、人文社科底蕴等各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张教授通过清晰易懂的案例,廓清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三大核心问题。

99C6B

谈及新闻与文风的关系,张教授指出:文风事关党风,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不在于堆砌专业术语或刻意拉长篇幅,而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问题讲清楚、讲生动,内容简洁明快、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最后,张国祚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社科类科研项目申报中的九个要点。他指出,学术研究要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而非猎奇,也要追求实质性的理论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此外,新闻工作者本身应具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讲座尾声,商建辉院长总结指出,新闻传播研究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媒介中心主义”,而应站在国家思想文化宣传的高度,以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审视媒体功能。只有跳出就新闻谈新闻的桎梏,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产出更具价值的理论成果。

(文:樊依鸣 摄影:杨蕾)